黃巖經濟開發區 |
|
信息來源:
浙江省商務廳
發布時間:
2022-06-30
15:18
瀏覽次數:
|
|
一、歷史沿革 浙江省黃巖經濟開發區于1992年建立,1994年經省政府批準為省級經濟開發區,2006年5月,國土資源部審核并公告了四址范圍及規劃面積8.54平方公里(國土資源部2006年第14號公告),2010年經省政府整合提升批復后總面積達到39.73平方公里。2017年4月,黃巖區委、區政府將黃巖經濟開發區與東區建設指揮部、高鐵新區指揮部整合,組建新的經濟開發區,轄區面積增至70.83平方公里,涉及7個鄉鎮街道。 二、開發區域 黃巖經開區分為東、西、南三個工業區塊,地理位置優越,沿海高速、104國道、82省道、內環高速等高級骨干道路貫穿園區,與黃巖機場、海門港距離不到10公里,甬臺溫鐵路場站座落在園區之內,杭紹臺鐵路場站緊鄰園區。 東工業區重點發展醫藥、食品產業,凸現產業集聚效應,構建“生活進小區、企業進園區”的和諧布局,注重環境保護,打造生態園區,2020年實現區內工業總產值約108億元。 西工業區依托黃巖固有的模具產業優勢,黃巖模具特色產業園區;集聚黃巖電動自行車行業,促進信息化、標準化生產,實施區域品牌工程,打造電動自行車產業新區;注重金融服務、信息服務、物流等生產性服務行業規劃,大力發展現代商貿物流業和總部經濟,打造黃巖城市次中心區的城市新區,2020年實現區內工業總產值約162億元。 南工業區以塑料、汽摩配為主要產業導向,結合西工業區模具產業的蓬勃發展,集聚黃巖眾多的塑料、汽摩配中小企業,初步形成上規模、上檔次的塑料日常生活用品、汽摩配產業發展集群,打造塑料汽摩配產業的工業新區,2020年實現區內工業總產值約67億元。 三、機構設置 2020年3月,中共臺州市黃巖區委機構編制委員會黃編[2020]33號文件,對黃巖經濟開發區管理委員會主要職責、內設機構和人員編制作規定,黃巖經濟開發區管理委員會為臺州市黃巖區人民政府直屬公益一類事業單位,機構規格相當于正科級。管委會內設辦公室、黨群工作科、財務審批科、建設管理科、用地規劃科、經濟發展與招商引資科、征遷管理科、綜合治理科(應急管理辦公室)8個科室,及經濟開發區服務中心1個管理機構。 四、發展現狀 截至2020年度,黃巖經開區入園企業達877家,其中規上工業企業202家,高新技術企業77家,超5000萬元企業130余家,規上工業總產值374.5億元,同比增長12.64%,進出口總額達19.8億美元,是黃巖經濟社會發展的主戰場、主平臺。一直以來,開發區按照“工業新城、城市新區”的功能定位,嚴格依照現代城市建設的要求實施建設,已基本形成了模具、醫藥、機電、塑料、汽摩配、工藝品、罐頭食品等七大支柱產業,成為黃巖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撐點。園區匯聚了浙江天宇藥業有限公司、聯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雙鴿集團有限公司、拱東醫療科技有限公司等多家知名上市公司。 五、重點產業鏈 黃巖經濟開發區從全球產業鏈、價值鏈、供應鏈和資本鏈整合提升的高度,從工業化、城市化、信息化融合互動的角度,以空間平臺優化、重大項目帶動、龍頭企業培育、創新平臺推動、政策要素支撐等為主要內容,加大產業結構調整力度。2019年9月,浙江省首創開發區產業鏈“鏈長制”,黃巖作為模具之鄉和中國三個最主要的模具產生基地之一,模塑產業支撐起了黃巖經濟的半壁江山,至2020年底,共有模具生產廠3000余家,從業人員超過5萬人,實現工業總產值近200億元,模具產業鏈已逐步形成。 在疫情這個大背景之下,面對嚴峻復雜的經濟形勢,黃巖經濟開發區聚焦黃巖特色模具產業,以黃巖智能模具小鎮為平臺,全力打造模具重點產業鏈“鏈長制”試點,充分發揮自身職能,加強對產業鏈的支持和協調,增強產業韌性,打通產業鏈脈絡,推動模塑產業鏈強鏈、補鏈、延鏈。位于黃巖智能模具小鎮的精誠時代集團,是國內擠出平模頭行業的領軍者,掌握著生產高端熔噴模頭的自主核心技術,國內熔噴布生產線的熔噴模頭60%以上出自精誠,精誠速度與口罩的生產效率直接掛鉤。疫情期間,在黃巖經開區等多個相關部門的幫助和支持下,精誠集團以地區的聯動優勢,充分利用外部資源協同加工完成因疫情劇增的訂單。 2020年,黃巖智能模具小鎮實現工業總產出68億元,稅收4億元。入駐企業137家,其中規上企業43家,國家重點扶持高新技術企業24家,省級科技型企業35家,省市級研發中心與技術中心12家。智能模具小鎮還被評為國家3A級旅游景區,被列入浙江省首批特色小鎮創建名單和浙江省首批7家高新技術特色小鎮創建名單。如今,由黃巖智能模具小鎮牽頭的中國模具指數也在廣交會上成功發布,此舉不僅填補了行業空白,更使得黃巖模具產業話語權得到了進一步提升,為黃巖民營經濟的穩定發展提供助益。 (開發區處供稿)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