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環經濟開發區 |
|
信息來源:
浙江省商務廳
發布時間:
2022-06-29
16:38
瀏覽次數:
|
|
一、歷史沿革 浙江玉環經濟開發區前身為玉環大麥嶼經濟開發區,建于1992年6月,1993年11月經省人民政府批準升格為省級經濟開發區,2005年更名為玉環經濟開發區。2008年12月5日經玉環縣委常委會決定,玉環經濟開發區從大麥嶼整合到漩門二期圍墾區,主要負責開發漩門二期圍墾區、縣汽摩園區、觀光農業園等區塊,東以76省道為界與楚門鎮、清港鎮相鄰,南與蘆浦鎮相鄰,西至漩門二期大壩以西60米海域,北與溫嶺市接壤,規劃控制面積54.13平方公里(合8.1萬畝),實際控制范圍總面積約40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積16.1平方公里,陸域23平方公里。2017年,臺州南部灣區管委會在玉環經濟開發區掛牌成立,2020年,又獲省批準創建玉環現代交通裝備省級高新技術產業園,玉環經濟開發區迎來高質量發展新階段。 二、開發區域 2010年7月,浙江玉環經濟開發區整合提升方案得到省政府正式批復。2011年1月召開的縣十三屆五次黨代會決定,將總面積45平方公里的漩門三期納入玉環經濟開發區發展空間,全區管轄面積達到85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積達36平方公里,主要開發區塊包括漩門二期圍墾區、漩門三期圍墾區等。 三、機構設置 2020年3月,中共玉環市委機構編織委員會印發《浙江玉環經濟開發區管理委員會主要職責、內設機構和人員編制規定》(玉機編〔2020〕3號),確定玉環經濟開發區為市政府直屬的公益一類事業單位,為正科級,負責開發區的開發、規劃、建設和管理工作,內設辦公室、黨群工作部、經濟發展科(掛招商科牌子)、建設規劃科、社會管理科、結算中心、南部灣區綜合辦公室7個科室。管委會下設4個事業單位(玉編辦〔2020〕20號、玉機編〔2020〕9號、玉機編〔2020〕57號),即玉環經濟開發區招商中心、玉環經濟開發區創業服務中心、玉環經濟開發區應急中心、玉環市漩門灣經濟發展中心。 四、發展概況 玉環經濟開發區自成立以來,一直擔當全市經濟發展主戰場、城市建設的主平臺、項目投資的主陣地、科技創新主引擎的作用,2020年,玉環經濟開發區完成固定資產投資42.63億元,逆勢增長10.66%,其中政府性投資11.06億元,社會性投資31.57億元,累計實現工業總產值112.32億元、規上總產值109.38億元,實現銷售產值107.96億元,完成出口交貨值30.85億元,完成稅收收入8.95億。產業方面,農業:玉環經濟開發區農業產區總面積達12168畝,種植有玉環“文旦”等本土特色水果及紅肉火龍果、金線蓮、專供出口菊花等高效益農作物,“漩門灣”農業品牌在市場上已初具影響力。工業:開發區已形成了以汽摩配、閥門、家具為主導的產業格局。截至2020年,全區共有投產企業556家(包括規上企業101家),其中漩門二期圍區313家、示范區243家。今年獲評高新技術企業4家、省科技型中小企業19家、玉環市政府質量獎候選1家、浙江制造標準制定計劃1家。第三產業:開發區以推進現代服務業為核心,大力發展濱海生態旅游業。玉環國際閥門城、國際家具精品城、方林汽車城、總部經濟基地相繼落戶新城核心區,全面促進了玉環新城人氣商氣的聚集。漩門灣景區發展更是節節攀升,知名度、美譽度不斷提高。 五、主要平臺建設 1、海洋經濟轉型升級示范區系玉環市為對接浙江海洋經濟戰略和臺州推進沿海大開發布局,根據《浙江海洋經濟發展示范區規劃玉環縣實施方案》建設的示范園區。2020年,示范區完成固定資產投資6.7516億元,累計供地2499畝,入駐“高新”“三龍”“可成長型”企業42家,現有投產企業34家,主要以汽摩配及機床裝備產業為主,待企業全部建成投產后年產值可達65億元以上。 2、漩門灣國家濕地公園、觀光農業園總面積分別為34.48平方公里、6.34平方公里,其中漩門灣濕地由近海與海岸濕地、河流濕地、沼澤濕地、人工濕地等濕地資源組合而成,觀光農業園由原有灘涂地改造而成,在各級領導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下,玉環經濟開發區充分挖掘“漩門灣”文化內涵,景區業態不斷豐富,生態環境日益優越,其中漩門灣國家濕地公園保護鳥類種數達到230余種,同時也是全國最大的野生黑嘴鷗棲息地和全球瀕危珍稀鳥類黑臉琵鷺越冬地之一。依托良好的生態環境和優美的自然風光,濕地公園先后被授予中國生態保護最佳濕地、浙江省生態文明教育基地、生態文化基地和十佳最美濕地、國家4A級旅游景區、國家重要濕地等榮譽;觀光農業園先后被授予浙江最美濕地、浙江示范放心景區、全國農業旅游示范點、國家4A級旅游景區、浙江省農家樂特色點等榮譽。2020年,濕地公園、觀光園累計接待約39.6萬人次,完成綜合性旅游收入約1046萬元。 (開發區處供稿)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