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暨經濟開發區 |
|
信息來源:
浙江省商務廳
發布時間:
2022-06-24
17:19
瀏覽次數:
|
|
一、歷史沿革 1992年,諸暨經濟開發區成立;1994年升級為省級經濟開發區,國務院核定面積為14.22平方公里;2002年進行重組,2003年編制城西工業新城分區規劃:規劃區為東靠陶朱山、浦陽江(西江),南至寶珠橋、平闊,西界嶺上坂、上王水庫、笠帽嶺、南泉嶺,北接白門、閃陽,面積111.9平方公里;2010年進行整合提升和管理面積擴容,大侶片區劃歸開發區管理,增加10.5平方公里(其中2.9平方公里為江龍工業園區、農產品深加工園區及現狀保留安置區),開發區規劃管理區達到122.48平方公里;2014年,農產品深加工園區余下的土地也正式劃歸開發區管理。 2021年5月,整合浙江省諸暨經濟開發區管理委員會(掛諸暨市城西工業新城建設管理委員會辦公室牌子)、諸暨現代環保裝備高新技術產業園區管理委員會(諸暨臨杭產業園管理委員會與其合署辦公),設立中共浙江省諸暨經濟開發區工作委員會、浙江省諸暨經濟開發區管理委員會。 二、開發區域 2010年整合提升,擴容后規劃管理面積達122.48平方公里,一級管理面積52.48平方公里。2021年5月,根據開發區(園區)提升和發展需要,在現有管理區域基礎上(開發區涉及陶朱街道(部分)、暨陽街道(部分)和大唐街道(部分)區域共122.48平方公里,高新區涉及店口鎮(部分)、姚江鎮(部分)、次塢鎮(部分)、應店街鎮(部分)區域共35平方公里),調整開發區(園區)區域規劃,形成開發區和園區地域總體相連、適應發展需要、產業布局分明的基本格局。目前開發區(園區)區域規劃正在調整中。 三、機構設置 2021年5月,中共諸暨市委、市人民政府下發《中共浙江省諸暨經濟開發區工作委員會、浙江省諸暨經濟開發區管理委員會職能配置、內設機構和人員編制規定》,確定開發區黨工委、管委會為市委、市政府派出機構,設下列7個內設機構,即辦公室、人力資源處(黨建室、內部審計處)、計劃財務處、經濟發展處(掛安全監管處牌子)、招商處、建設處、人才科技處,并設6個所屬事業單位,承擔相關具體工作。 四、發展概況 諸暨經濟開發區作為諸暨市經濟發展的主平臺、招商引資的主陣地,目標定位是打造“融杭新城、創新產城”,建設成為全省大灣區的智造高地,創新驅動的新引擎,“與杭同城”的橋頭堡。諸暨經濟開發區現擁有規上工業企業459家,其中產值超億元企業93家,高新技術企業172家,上市公司6家。2020年,全區實現規上工業總產值463億元,同比增長11.7%,占全市40.3%;規上工業增加值86.8億元,同比增長25.2%;工業投資79.2億,占全市的69.8%;財政收入44.96億。近年來,全區科學規劃產業空間布局,“一核一廊五園”初具雛形。“城西智核”全面啟動建設,商務區近五年累計盤活閑置空間30萬方以上,建成新金融大廈、2025創意產業園、大壹網紅直播基地等一批公共服務平臺,引進寶龍廣場、籃球中心等項目。“創新走廊”逐步布局,G60諸暨創新轉化港平臺啟動建設,重點布局建設總投資100億元規劃用地1500畝的數智安防產業園,投資20億元用地420畝的一期項目開工建設,簽約引進包括華為公司在內的產業項目20只。“五個特色園中園”(人才創業產業園、第三代半導體產業園、智能制造和節能環保產業園、生命科學產業園、軍民融合產業園)齊頭并進,累計落戶項目近100只,培育集聚了帕瓦新能源、全興精工、艾依諾、宏發五峰、圣翔航空、聚源生物等一批重點產業項目。 五、重點產業鏈 諸暨經濟開發區是省美麗園區示范單位、省開發區產業鏈“鏈長制”試點單位(新汽車),擁有紹興市唯一的省級軍民融合產業示范基地、省級雙創示范基地等多塊牌子。開發區產業涵蓋機械制造、紡織服裝等傳統支柱產業以及智能制造、環保裝備、生物醫療、電子信息、新型材料等新興產業。當前,開發區的產業發展定位是構建特色鮮明的“4+2+1”產業體系。所謂“4”就是發展4大戰略產業,即:新環保,重點發展VOC治理、水處理和土壤治理;新汽車,重點發展新能源汽車材料、部件和智能汽車電子;智能制造(含光電),重點發展智能產品和制造過程智能化,著力培育數智安防、第三代半導體等未來產業;生命健康,重點發展醫療設備、智能檢測和生物醫療。所謂“2”就是打造軍民融合、國際交流合作2大特色平臺。所謂“1”就是發展以工業設計、檢驗檢測、金融服務等為重點的1系列生產性服務業和以新零售為代表的商貿服務業。2020年新增招商選資簽約項目60余只(其中50億元以上項目1只,10億元以上項目6只),引進省級及以上人才7名,總投資超200億元,產業導向符合率達90%以上。 (開發區處供稿)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