岱山經濟開發區 |
|
信息來源:
浙江省商務廳
發布時間:
2022-06-23
15:33
瀏覽次數:
|
|
一、歷史沿革 浙江岱山經濟開發區創建于1992年12月。1994年8月經省人民政府批準,被列為省級經濟開發區,2005年12月通過國家發改委審核,核準開發區面積為1.1平方公里;2008年通過縣政府批準,規劃面積8.9平方公里;2014年,省政府辦公廳批復同意通過開發區深化整合提升工作方案,開發區的區域空間進一步擴大,面積拓展到118.7平方公里。 二、開發區域 岱山經濟開發區總面積為118.7平方公里,分為岱山本島及周邊片區、離島片區。其中本島及周邊片區面積29.8平方公里,含東沙、江南山、秀山、青黑、北部圍墾區塊;離島片區面積88.9平方公里,包括魚山、衢山、長涂等工業區塊。開發區核心區主要包括本島西南片區、東沙汽配小鎮及離島的秀山區塊、衢山部分區塊,面積約19.77平方公里。其中本島西南片區呈長條狀,南至沿海岸線,東至浪激渚,西至岱西雙合,面積約8.9平方公里;東沙汽船配小鎮片區位于東沙鎮,面積約3平方公里;秀山區塊主要包括惠生海工和常石集團;衢山部分區塊包括黃澤山島、友聯修造船和LNG項目部分。 三、機構設置 近年來,開發區大力推動體制機制改革創新,基本形成了集中統一領導、精簡高效的運行機構。實行“黨工委(管委會)+”體制,設中共岱山經濟開發區工作委員會,與浙江岱山經濟開發區管理委員會合署辦公,中共岱山經濟開發區工作委員會書記由縣委常委兼任。開發區管委會下設內設機構5個,分別是綜合辦公室、招商科、規劃管理科、安全生產環保科、經濟運行科;下設事業單位2個,分別為岱山縣經濟開發服務中心、岱山縣北部開發建設管理中心,為正股級事業單位。2020年,整合、組建浙江岱山經濟開發區環城投資集團有限公司,負責開發區投資管理、資產經營與管理及基礎配套設施建設,與管委會實行“政企分開”。公司下設黨群工作部、計劃財務部、發展投資部、工程建設部一部、工程建設部二部。 四、發展概況 浙江岱山經濟開發區地處長三角“黃金水道”交匯點,與舟山綠色石化基地一橋相連,區位優勢明顯。隨著滬舟甬跨海大通道列入國家“十四五”規劃,舟岱大橋2021年底全面建成通車,開發區正在逐漸發展為北接上海、南通寧波、西連魚山的交通樞紐與產業集聚熱土。近年來,在中國(浙江)自由貿易試驗區、舟山江海聯運服務中心、舟山綠色石化基地等國家戰略和戰略項目的帶動下,這里發展形勢不斷向好,產業結構全面重塑,正在加速形成以石化中下游及配套、油氣儲運貿易、裝備及汽船配制造等產業為主導的發展格局(詳見下文重點產業鏈)。截至目前,開發區(118.7平方公里)共有“四上”企業83家,高新技術企業16家。2020年,規上工業企業共50家,實現規上工業總產值884.2億元,規上工業增加值248.2億元;規上服務業企業共9家,規上服務業收入79.2億元;限上貿易企業共13家,限上貿易總營收28.06億元;完成固定資產投資430億元;進出口總額123819萬美元;實際利用市外資金28.68億元;實際利用外資6815萬美元。 浙江岱山經濟開發區始終堅持規劃引領,系統地推進園區各項建設,基礎配套設施一應俱全。規劃引領方面。邀請同濟大學等單位編制產業發展規劃、空間概念規劃及控制性詳細規劃。企業服務方面。設立企業服務中心,向園區企業提供“一站式”審批服務。中心大廳實行“2+6+X”窗口辦理模式,即2個綜合受理窗口、6個企業投資項目常駐窗口、X個其他涉企審批窗口。綜合配套方面。2021年開工建設星浦未來社區,總面積330余畝,總投資約29億元,打造集科技研發、辦公、居住、教育、休閑娛樂、商業配套于一體的綜合配套服務區。數字園區方面。依托未來社區積極建設“智慧樓宇”;投資6400萬元建設新材料產業技術智控中心;投資1500萬元建成“數字孿生城市”CIM平臺一期,提供園區“規建管”一體化數字支撐;投資1000萬元搭建倉儲物流網絡平臺。園區路網方面。形成了以徐福大道為主軸的方便快捷的園區路網結構,各類管網覆蓋園區已開發區塊,儲備土地完成“六通一平”。產業孵化方面。已建成一、二期標準廠房,建筑面積3.3萬平方米;2021年開工建設高端小微園區,建筑面積10萬平方米。水電氣方面。大陸引水、水庫儲水、海水淡化三位一體;已實現與大陸電力連網,并實施同網價格;建有LNG供應場站,日供氣能力36萬方。污水處理方面。轄區內共有污水處理廠3座,處理能力1.2萬噸/天。2021年啟動新建新材料污水處理廠,總規模2萬噸/天,一期于2021年建成,日處理能力5000噸。岸線物流方面。岸線綿長順直,港域寬闊,錨地優越,航道順直,航運十分便捷。現有碼頭泊位16座,包括自有2000噸級危險品公共碼頭一座。2021年計劃完成1萬噸級公共物流碼頭改造,并預留有3-5萬噸碼頭物流通道。 五、重點產業鏈 (一)魚山綠色石化項目。浙石化4000萬噸/年煉化一體化項目是目前世界上投資最大單體產業項目。自2019年投產以來,累計產值突破1000億元,可帶動上下游產業6000億元,對全球化工產品定價產生影響。魚山綠色石化將堅持貫徹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充分發揮浙江省民營經濟的活力和體制機制上的優勢,嚴格執行建設項目環?!叭瑫r”要求,引進國內外一流的企業和綠色環保技術,努力打造具有國際一流、綠色環保的大型、綜合、現代、更強競爭力的石化產業基地,為我國石化產業及經濟社會發展作出應有的貢獻。 (二)石化中下游及配套產業鏈。1.石化裝備制造方面。建設石化循環經濟產業園,產業園占地面積1600畝,以卓然(浙江)集成科技有限公司為龍頭,聯合上下游20余家行業領先企業,目標打造國內重要的石化裝置全產業鏈基地。項目總投資80億元,建成后可實現年產值120億元。2.新材料方面。建設新材料產業園,布局國家戰略性、關鍵性新材料,預計形成100億元產業集群。已獲批三類工業用地2500余畝。以潤和催化劑項目、中科院寧波材料所中試基地項目為龍頭,已入駐企業10余家。3.生產性服務(石化維保+設計)方面。以舟山綠色石化基地對石化設備研發、設計、安裝、運維等巨大需求為基礎,吸引一批先進生產性服務業集群。目前以鼎盛石化為龍頭,聯合捷盛石化等20余家石化維保企業入駐園區,以上海藍濱為代表的一批優秀設備研發設計單位即將入園。 (三)油氣儲運貿易產業鏈。依托黃澤山、雙子山、小衢山、衢山島六條溪等地區,建設國際油品儲運基地。目前,黃澤山一期151萬方地面儲罐項目已建成運營,二期104萬方項目開工建設;雙子山完成整體收儲,路域形成工程加快實施。下一步將加快各板塊油品儲運項目建設,推進衢山南部LNG登錄中心建設,推動物流設施提升、油氣投資商集聚、政策攻堅突破,到2025年形成1500萬方油氣儲存能力,油氣吞吐量達到5000萬噸。 (四)港口物流產業鏈。依托鼠浪湖島礦石中轉碼頭,建設國際礦石中轉基地。目前已建成2個40萬噸級泊位并擁有全國最大混配礦單體碼頭,礦石堆存能力達到600萬噸,年貨物吞吐量突破6600萬噸,年混配礦量突破1700萬噸。目前正在推進既有碼頭提升工程,開展西三區堆場及配套設施項目前期,下步將深化與巴西淡水河谷等國際知名礦石生產、貿易商的合作,進一步做大做強礦石保稅倉儲、混配礦、磨礦加工以及拓展礦石國際貿易等業務。 (五)石化+海工船舶汽船配產業鏈。1.海工船舶方面,聚焦高技術船舶制造、高端海工裝備制造、海上風電產業等領域,年產值60億元以上。2.汽船配方面,著力打造東沙汽船配小鎮,以汽車內飾件、密封件等產業為主導,已有近20家汽船配企業落戶小鎮,年產值15億元以上。3.下一步,將以新材料研發制造為基礎,著力打通石化新材料產業延伸至海工船舶汽船配產業通道,打造石化新材料與傳統海工船舶汽船配相結合的創新產業集群,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 (開發區處供稿)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