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陽經濟開發區 |
|
信息來源:
浙江省商務廳
發布時間:
2022-06-23
15:39
瀏覽次數:
|
|
一、歷史沿革 東陽經濟開發區成立于1992年9月,1994年被批準為省級經濟開發區。2000年,成立江北新區管委會,拉開了跨江發展的序幕;2008年撤銷江北新區管委會,建立白云商貿園區管委會(與白云街道辦事處合署辦公)、江北高新產業園區管委會(與江北街道辦事處合署辦公)、城北工業新區管委會(轄六石街道和上盧管理處),翻開了開發區東擴的新篇章。 二、開發區域 2013年底,市委市政府對開發區實施體制創新,開發區恢復實體化運作,撤銷城北工業新區管委會,下轄白云商貿園區、江北高新產業園區,并托管六石街道和上盧管理處,規劃統籌范圍包括城東街道,上級經濟考核統計范圍包括巍山六懷功能區和城東李宅工業園區;2016年,市委市政府進一步理順開發區管理體制,開發區規劃控制范圍為白云、江北、六石、城東街道行政管轄區域,托管六石、城東街道,撤銷上盧管理處,恢復江北街道對上盧片區的行政管轄,原上盧管理處迎賓大道以東區域的規劃、基礎設施建設和產業項目落地由開發區管委會統一實施,目前行政區域面積202平方公里,規劃建設面積75平方公里。 三、機構設置 開發區(核心區塊)內設5個職能辦局(辦公室、財政局、經濟發展局、規劃國土建設局、招商局),2個直屬機構(辦事服務中心,事業綜合服務中心),核定行政編制20名,在編16名,事業編制28名,在編24名;地方政府融資平臺1個(東陽市長征投資有限公司);下屬企業2個(開發建筑公司、鴻達園林公司);駐區部門5個(財政分局、國土分局、行政執法大隊、環保分局、市場監管分局)。 四、發展概況 近年來,開發區按照“工業東拓、商貿西進、城市北延”的總體發展戰略,緊緊圍繞打造一流“產業新城”的總體目標,基礎設施不斷完善,投資環境不斷優化,產業支撐漸成規模。形成了以長松崗功能區、華店功能區、六石針織園區、木雕小鎮、木材交易中心(國際物流園)等發展工業經濟為主的核心區塊(六石、上盧),以中國木雕城、國際建材城、國際汽配城、國際縫機城、國際采購服務中心、中國古典工藝城、海德家具市場、針織服裝市場等八大專業市場為主的白云商貿園區,以發展工業經濟、樓宇經濟、總部經濟為主的江北高新產業園區。2020年,開發區內(包括核心區塊、白云商貿園區、江北高新產業園區、巍山六懷功能區和城東李宅工業園區)擁有工業企業2147家,“四上”企業家數482家,其中規模工業企業262家; 2020年完成總產值142.57億元,同比增長1.2%,完成規上工業增加值30.67億元,同比下降2.39%;完成固定資產投資70.55億元,其中基礎設施投入30.31億元;完成稅收36.07億元,同比增長1.81%。實際利用外資1000萬美元,進出口總額9.98億美元。 開發區核心區塊根據“主戰場、主抓手、主引擎”的功能定位,形成了長松崗功能區+華店功能區+六石針織園區的工業核心區塊。該核心產業區塊規劃面積11.36平方公里,即長松崗功能區(8.7平方公里)以針織服裝、機械五金、建筑工業產業化等為主;華店功能區(2.5平方公里)以紡織、工藝品產業的輕工業基地和高品位住宅配套區為主;六石針織園區(240畝)以針織服裝為主。 東陽經濟開發區核心產業區塊擁有工業企業557家,其中規模企業80家,產值超億元企業12家。2020年,開發區80家規上工業企業完成總產值49.95億元,同比增長6.88%;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5.9億元;完成稅收6.01億元,同比增長20.21%。全年完成重大產業項目3.22億元,完成內資3.76億元,利用外資1000萬美元;全年新增規上工業企業10家,新增限上批發業4家。新增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13家。 五、重點平臺 1.東陽木雕小鎮:東陽木雕小鎮位于浙江省東陽經濟開發區,規劃面積2.9平方公里,核心區面積0.9平方公里。小鎮于2016年1月列入全省第二批歷史經典產業特色小鎮創建名單,同年11月被評為經信領域省級行業標桿小鎮。2019年成功創建為國家AAA級旅游景區、浙江省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基地、浙江省數字化試點園區。 2020年10月命名為全省第四批省級特色小鎮。截止2020年12月,完成固定資產總投資34.7億元,總產出30億元,稅收9000萬。 小鎮總體按“兩心一帶四區多節點”的總體布局:“兩心”,木雕紅木產業創業核心、木雕創智人才培訓中心;“一帶”, 濱水休閑景觀帶,依托石馬溪沿線原生態資源,打造旅游休閑和文化創意相結合的綜合性休閑旅游帶;“四區”,木雕紅木產業區、文化創意產業區、特色民俗體驗區、配套服務保障區;“多節點”,包括大師創意坊、藝術人居、木材交易中心、北后周古風民俗村、下石塘櫻花村等特色功能節點。 東陽木雕小鎮集木雕藝術創意設計、生產銷售、展示展覽、休閑旅游、行業研討、木材交易等功能為一體,按“產·城·人·文”功能融合發展,最終建成為木雕紅木產業創新研發基地、跨界融合平臺、信息傳承交流中心,打造獨具產業特色的歷史文化產業新標桿。目前,小鎮擁有省級以上非物質文化遺產4項,亞太地區手工藝大師3人,中國工藝美術大師6人,浙江省工藝美術大師17人,其中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5人,省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3人,現已入駐企業240家。 2.木材交易中心:①木材交易平臺情況:項目于2017年3月批準成立。2019年3月,一期130畝鋼棚、鋸板廠、臨時接待中心及80畝堆場投入使用(室內面積4.5萬平方米、室外面積5萬平方米)。經營主體:2017年入駐企業17家(實際經營戶2家);2018年入駐企業和商戶30家(實際經營戶22家);2019年注冊入駐企業和商戶50家;2020年12月市場共注冊和入駐企業、商戶66家,其中進口貿易額2億元以上4家、1億元以上企業5家、2000萬元以上企業11家;主要木材有緬甸花梨、大紅酸枝、紅酸枝、贊比亞血檀、小巴花、俄羅斯樟子松、刺猬紫檀、皮灰等原木及部分規格料。規模效益:2017年完成交易額5000萬元,開票額4000萬元,上繳稅收5萬;2018年完成交易額8億元,開票額6億元,上繳稅收150萬元;2019年完成交易額20億元,開票額10億元,上繳稅收400萬元;2020年完成交易額 32億元,開票額約20億元,完成稅收約600萬元。服務配套:與金華銀行、東陽農商銀行、浙商銀行合作,實現現貨、提單質押和信用證服務全覆蓋,共服務企業45家、服務余額9877萬元;累計服務企業176家次、累計服務金額3.3億元。 ②保稅倉業務平臺情況:經杭州海關批準,全省首個木材專用型保稅倉庫于2019年12月開倉運營,通過“上控資源、中聯物流、下建網絡”的方式,用好用活海關政策,積極探索保稅倉“兩段準入”、“匯總申報”、“轉口貿易”功能,致力于打造“大宗保稅商品貿易中心”。充分發揮保稅倉運營公司資源優勢,形成廣東東莞、廣西東興與浙江東陽三倉聯動的運營態勢,南馬延伸倉已開通運營,已與34家國內外貿易企業達成戰略合作,靖江國林木業公司、物產中大集團、廈門象嶼集團等國央企先后入駐,呈現良好發展態勢。目前倉內主體經營部分紅木原木及規格料和塑料粒子等。2020年,保稅倉累計完成進口木材貨柜1600多標箱,完成保稅貿易額16億元,服務國際貿易融資1300余萬美元,完成供應鏈服務融資額1億元。 ③國際物流平臺情況:東陽陸港(海關監管點)于2015年4月建成并投入使用,重點服務義烏綜合保稅區、義烏市場采購商品,以及東陽、永康、磐安等周邊縣市制造企業商品進出口。2017年完成出口標箱32.1萬,2018年完成24萬標箱,2019年完成25.6萬標箱(出口貨值30.9億美元),占市場釆購總量37%,2020年,受疫情影響,出口施封總量為21.5萬標箱,占市場采購總量的39%。2020年9月21日,國務院印發《浙江自由貿易試驗區擴展區域方案》,東陽國際物流園(木材交易中心、長征保稅)成功入選金義自貿聯動創新區。 3.“萬畝千億”新產業平臺:東陽市“萬畝千億”新產業平臺位于東陽經濟開發區核心區域,其中西部區域規劃面積0.8平方千米,位于長松崗功能區西側;東區區域規劃面積11.45平方千米,范圍東至諸永高速、南至白溪江、西至六石街道鎮區、北至廣福路—北五路,分為四期滾動開發。 ①在空間布局上,以兩條連山通江的田園綜合生態綠廊為骨架,以廣福西路產城創新服務軸為串聯,形成產城融合、多元共生的產業組團和生態居住片。 ②在產業布局上,主導產業為建筑科技產業、新材料新器件(高端磁性材料上下游產業)、生物(健康)醫藥產業、量子測量產業化項目。目前開發區與浙工大創新聯合研究院正進一步洽談對接,擬委托第三方進行產業專項研究、編制。 ③在開發模式上,開發區前期與中鐵建、中交集團、中鐵十五局等大型國央進行洽談,擬采用“ABO協同社會資本模式”進行片區開發,并通過招投標招引全過程咨詢公司,協助開發區開展投融資及與社會資本方洽談事宜。 (開發區處供稿)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