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安經濟開發區 |
|
信息來源:
浙江省商務廳
發布時間:
2022-06-10
11:39
瀏覽次數:
|
|
一、歷史沿革 2001年9月,浙江省臨安經濟開發區由浙江省人民政府批準設立。2005年12月,經國家發改委審核備案。2007年11月,省委十二屆二次全會決定建設科研機構創新基地。2009年5月,省政府第32次常務會議決定,浙江省科研機構創新基地“落戶杭州,定點臨安”。同年11月,浙江省科研機構創新基地(科技城)在臨安奠基建設。2011年9月,為加強青山湖科技城的開發、建設和管理,經浙江省機構編制委員會批復(浙編〔2011〕92號)同意設立杭州臨安青山湖科技城管理委員會。2013年9月,“杭州臨安青山湖科技城管理委員會”更名為“浙江杭州青山湖科技城管理委員會”。 二、開發區域 2021年5月,杭州市臨安區委、區政府印發《關于成立臨安區產業平臺整合提升工作領導小組的通知》,明確了青山湖科技城規劃總面積115平方公里,其中青山面積43平方公里,濱湖新城面積72平方公里。東至臨安與余杭區交界處,南至杭徽高速公路青山湖體育公園一線,西至農林大路,北至潘山、泉口及中苕溪以北洪村部分區域。 三、機構設置 2017年12月,杭州市機構編制委員會下發《關于明確浙江杭州青山湖科技城管理委員會機構級別的通知》(杭編〔2017〕119號),明確浙江杭州青山湖科技城管理委員會機構級別為杭州市副局級(臨安區副區級),確定青山湖科技城管委會為臨安區政府派出機構,由區政府授權,負責青山湖科技城開發、建設和管理工作,內設黨政辦公室、商務局、科技與產業發展局、國土規劃建設局、投資服務局、財政局、綜合行政執法局等7個職能機構,下設2個正科級公益一類事業單位(企業服務中心、人才服務中心)(臨編辦〔2020〕30號)。 四、發展概況 臨安經濟開發區、青山湖科技城成立以來,一直是臨安區工業主平臺、融杭橋頭堡,已經成為杭州城西科創大走廊的重要一極。截至2020年底,共有規上工業企業139家,實現規上工業總產值504.8億元,占全區比重52%,占城西科創大走廊45.5%。完成規上工業增加值85.6億元,其中國家高新技術企業137家,實現產業增加值73.6億元,增長21.3%,占規上工業增加值總量86%,R&D研發投入20.2億元,占全區57.7%。高端裝備制造業企業47家,實現增加值48.1億元,同比增長32.7%,占規上工業增加值總量的56.2%。規上服務業企業營業收入8.64億元。財政收入36.5億元,占全區比重33.4%。形成高端裝備產值超百億元產業集群1個,電線電纜近百億產業集群1個。其中杭叉集團、萬馬集團、杭氧集團等企業總產值均實現較快增長,分別達到167.2億元、73.8億元、55.7億元。 五、重點產業鏈 2020年以來,以“鏈長制”創建工作為契機,一方面,著力加強智能裝備產業鏈。聚焦空分設備、工業車輛、電梯等優勢領域,突破關鍵核心部件和系統等“卡脖子”技術,其中工業車輛領域企業17家,總產值171.85億元,代表企業有杭叉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空分設備領域企業8家,總產值51.12億元,代表企業有杭州制氧機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電梯領域企業8家,總產值39.66億元,代表企業有西子電梯科技有限公司;機器人領域企業2家,總產值1.88億元,代表企業有杭州利珀科技有限公司,實現設計、制造、測試、應用示范等多環節聯動發展。另一方面,著力培育微電子產業鏈。重點發展先進精密儀器、刻蝕設備、離子注入設備、沉積設備、檢測設備、光刻機、光刻膠、大硅片等集成電路用高端設備和零部件以及微機電系統(MEMS)等特色專用工藝生產線。依托啟爾機電、譜育科技、眾硅電子、馳拓科技、天睿精密等企業和“一平臺兩中心”等創新載體,與杭州高新區(濱江)集成電路設計、錢塘區集成電路制造等差異化發展,進一步補齊杭州市集成電路產業鏈的短板。 (開發區處供稿)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