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山經濟技術開發區 |
|
信息來源:
浙江省商務廳
發布時間:
2022-05-31
11:52
瀏覽次數:
|
|
一、歷史沿革 蕭山經濟技術開發區創建于1990年5月,1993年5月經國務院批準為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2003年,紅墾農場、錢江農場先后劃歸開發區管理,同年,江東工業區成為開發區的延伸區塊;2014年8月,江東新城全部劃歸大江東產業集聚區,開發區區塊包括市北、橋南、紅墾、錢江;2015年3月,科技城整體劃歸開發區,同時設立開發區益農拓展區塊;2017年8月,寧圍(不包括錢江世紀城)、新街納入開發建設范圍;2020年8月,義橋、戴村(三江創智小鎮)納入開發建設范圍。 二、開發區域 開發區開發建設范圍經歷多次調整,目前包括市北(9.5平方公里)、橋南(12.5平方公里)、科技城(37.2平方公里)、益農拓展區(37.4平方公里)和寧圍(9.7平方公里)(除錢江世紀城區域)、新街(30.9平方公里)、三江創智小鎮(5.36平方公里),面積近150平方公里,是對外開放的主平臺、招商引資的主力軍、經濟發展的主引擎。 三、機構設置 中共蕭山經濟技術開發區工作委員會、蕭山經濟技術開發區管理委員會是中共杭州市委、杭州市人民政府派出機構,機構級別與市委、市政府工作部門相同,由市委、市政府委托蕭山區委、區政府管理。管委會設黨政辦公室、黨群工作部/機關黨委、投資促進局、經濟發展局、規劃自然資源和建設局、創新創業局、社會事業發展局、財政局,蕭山科技城管理委員會(正處級)為開發區管委會直屬行政機構。 除管委會本級及科技城管委會以外,還有7家科級事業單位:蕭山經濟技術開發區公共服務中心(蕭山經濟技術開發區黨群服務中心)由黨政辦公室歸口管理;蕭山經濟技術開發區招商中心由投資促進局歸口管理;蕭山經濟技術開發區人才服務中心,掛蕭山經濟技術開發區創新創業服務中心牌子,由創新創業局歸口管理;蕭山經濟技術開發區會計結算與財政審價中心由財政局歸口管理;蕭山經濟技術開發區橋南綜合服務中心(杭州市蕭山區錢江農場)由社會事業發展局歸口管理;蕭山經濟技術開發區市北綜合服務中心(杭州市蕭山區紅墾農場)由社會事業發展局歸口管理,蕭山科技城綜合服務中心由蕭山科技城管理委員會歸口管理。 四、發展概況 開發區有注冊企業1萬余家,有規上工業企業185家,規上服務業企業192家,工業產值超億元企業81家,國家高新技術企業162家,上市企業23家。有包括美國通用電氣、瑞士ABB、意大利菲亞特、德國采埃孚、法國圣戈班、香港華潤等在內的世界500強投資企業13家,有日本電裝、日本NSK、日本明電舍、臺灣友佳精密等國際各行業知名企業上百家,外資總投資達152億元美元。2020年在全省21個國家級開發區中排名第4位,在全國218個國家級開發區中排名第44位,其中實際使用外資位列全國第9位。 五、重點產業鏈 開發區始終強化“頭雁”意識,精準施測,靶向發力,聚力攻堅新一代信息技術、機器人及人工智能、生物經濟等領域,大力發展先進裝備制造、新能源汽車、新材料、健康醫療等優勢產業,全力構建以數字經濟為核心的現代產業體系,精心打造產城人文深度融合的擁江發展主平臺。市北城以省級特色小鎮信息港小鎮建設為牽引,通過騰挪空間、盤活存量,大力集聚高端要素,微醫、科大訊飛浙江總部、歌禮生物等一批優質項目加速發展,并通過信息港六期、七期以及浙大國際科創中心啟動區塊等重點項目建設全力拓展創新發展空間,大力發展以高科技企業為重點的總部創新經濟。橋南城以機器人小鎮為突破,深入實施“騰籠換鳥”“退低進高”,大力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培育發展新興產業,推廣機器人規模化應用,集聚了重汽杭發、杭可科技、兆豐機電等一批有行業影響力的創新型企業。科技城以產學研一體化為依托,突出數字經濟、生命科學、科技服務三大重點,以萬向創新聚能城、浙大國際科創中心(新建區塊)等大項目建設為帶動,大力集聚高新技術和高端人才。綠色智造產業新城(益農)按照產城融合、三生融合、綠色生態理念,引進一流項目、設備和技術,打造數字發展新高地,建設綠色智慧城。三江創智小鎮積極實踐杭州市關于三江匯“未來城市實踐區”的建設要求,全力爭取3年內申報成為省級特色小鎮。同時,加快寧圍、新街的融合發展步伐,推動產業和城市的更大協同,積極構建深度融杭的新優勢。 (開發區處供稿) |
|
|
|
![]() ![]() |
|